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世硕新语

专家共识 | 感染性腹泻诊治质量改进专家共识

世硕新语
2024-04-09

感染性腹泻是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产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我国感染性腹泻诊治情况存在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低、口服补液盐使用率低和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等问题。为此,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感染性疾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为落实上述指标的监测,提升感染性腹泻医疗质量管理,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感染性腹泻医疗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制订了《感染性腹泻诊治质量改进专家共识》。

共识就感染性腹泻诊治质量关键环节、质控指标解读、质控指标信息化提取、医院和科室感染性腹泻日常质控工作给出了建议,指出早期病原学送检和病原学诊断对感染性腹泻的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应提高医务人员病原学送检意识和病原学诊断能力。


质量关键环节

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复杂,早期病原学送检和病原学诊断对感染性腹泻的确诊和治疗至关重要。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粪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早期、治疗前送检粪便样品有助于提高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率和指导治疗。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学常见诊断方法包括血培养、粪便镜检和培养、病原体的核酸和抗原/抗体检测等。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病原学送检意识和病原学诊断能力,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提高感染性腹泻医疗质量的基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 2020 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数据显示,病毒性感染占92.67%、细菌性感染占7.20%、真菌和其他感染占0.13%。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85.74%)、 腺病毒(4.28%)、沙门菌(3.58%)、诺如病毒 (2.82%)、副溶血弧菌(1.78%)。根据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报告统计,2020年全国感染性腹泻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值为61.62%。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感染性腹泻患者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如未明确病原学诊断而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和在缺乏细菌感染依据而使用抗菌药物等。因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感染性腹泻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感染性腹泻患者通常伴有轻重不等的脱水,需进行补液治疗。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口服补液与静脉输液一样有效,是治疗急性腹泻经济、简便、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WHO腹泻指南推荐轻、中度脱水的急性腹泻患者优先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减少静脉输液。根据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报告统计,2019年和2020年全国感染性腹泻患者ORS使用率均值分别为42.05%和44.68%。ORS使用率可反映医疗机构对感染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合理性。

质控指标

此外,共识还对几个指标进行了解读:

一是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学诊断阳性率(ID-ID-01),即病原学诊断结果为阳性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例数占同期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患者总例数的比例。共识指出,本指标可反映医疗机构感染性腹泻患者诊断、治疗是否及时规范,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质控需要,对本指标参数加以调整应用,可以拓展出感染性腹泻诊疗过程中病原学送检率、病原学诊断种类和时长、病原学检测效能3个重要质控环节指标。

二是感染性腹泻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ID-ID-02),即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例数占同期感染性腹泻患者总例数的比例。共识指出,本指标监测重点应为肠道门诊和相关科室。感染性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监测感染性腹泻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能够近似反映该医疗机构治疗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

三是感染性腹泻患者口服补液盐(ORS)使用率(ID-ID-03),即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例数占同期行补液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总例数的比例。医疗机构在接诊感染性腹泻患者时,应首先评估患者的脱水情况并在病例诊断中记录,应定期评价脱水诊断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评估感染性腹泻患者补液治疗的合理性。


友情链接: